【育兒心得】家長愈叫孩子不可以做 孩子更加想去碰去摸去做
發布時間: 2022/12/14 11:40
家長們都深知道多給予孩子鼓勵,對其成長有着正面的影響,可是,正向、正面說話不易講。在教養的過程中,家長們說得最多的往往反而是「不可以」,甚至經常陷入一個惡性循環,因為家長愈叫孩子不可以這、不可以那,孩子就更加想去碰、去摸、去做;當孩子愈去碰、去摸、去做,家長口中的「不可以、不要、不行」自然就說得更快更多。
家長能以正面的說話與孩子溝通,比經常以「不可以這、不可以那」的否定方式來得好,因為這樣孩子才能夠清楚明白知道應該「怎麼做」,而不是單向的「被禁止」。所以,當看到孩子在梳化不斷跳,成人不應只說「不可以在梳化跳」,更不要以為多加一句禮貌話,如「請你不要在梳化跳」,孩子就會乖乖聽話,更遑論把教養主權給了孩子的說法:「可不可以不要在梳化跳?」又或是恐嚇式教養:「你再跳我就要打你,你要試試看嗎?」
最新影片推介:
遇到上述情況,正面正向的說法就是要讓孩子知道可以「做怎麼」,而不是「不可以做甚麼」,所以請告訴孩子「你可以在地上跳,梳化是用來坐的。」如果孩子未能即時聽進去,家長可以補充:「聽到我剛才說,你可以在地上跳嗎?你想自己下來還是我抱你下來?」倘若孩子仍未有下來,家長就不必再說,直接溫和而堅定地抱他下來。
這種正向的說話方式,其實亦是幫助、引導孩子正面思考,以正向方式接觸世界。我們不以「否定」句式與幼兒溝通,因為否定句久而久之,會減弱幼兒探索的主動性與意願。
此外,按幼兒發展階段而言,孩子以第一身方式去學習往往是最直接、最深刻的。這種主動探索的精神亦應該被接納、被尊重。家長們預視危險的能力比幼兒高,明知孩子這樣做會受傷,當然要加以制止。但筆者觀察,更多時候是家長們覺得孩子想摸、想碰的東西,以至動作無聊,沒甚意義而加以阻止的。例如,孩子見到下雨後地上有水窪,想用腳去踏,家長多會制止說「不」,但其實真的有危險嗎?不可以去探索一下踏踏水窪的感覺嗎?
筆者不建議家長常說「不」的另一原因,是因為多講會變成無效。如果「不可以」變成閒話家常,試問危急情況的「不」仍有效果嗎?須知道,惟有在平常不濫用「不」的前提下,這個「不」才會於危急時奏效的。
孩子天生好奇,愈是叫他不要,他更想做。成人能否退一步想想,這並不是孩子想跟我們作對,其實只不過是他們的好奇心一直未被滿足而已。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bit.ly/34FTtW9
TOPick推出「Band1學堂」,更多教育升學資訊︰https://bit.ly/3a6HT6T
撰文 : 伍寶珠博士 啟文幼稚園學術顧問